欢迎访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紧急驰援保障市民急救转运需求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4 09:2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1月2日晚上9点,元旦假期还没有结束,郑小明就已经开着标有“南京市急救中心”字样的救护车奔赴下一个任务地点,满载着病患和其家人的期望,急速朝着最近的医院驶去……

元旦小长假期间,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呼入量近1.1万次,出车量近3300次,面对激增的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和卫健部门紧急协调、动员,从长客集团非急救转运中心一线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到急救队伍中。同时,动员全市出租车爱心司机积极配合120急救中心,参与到非急救用车辅助保障工作,缓解了120急救中心人员紧缺的局面。

1月2日是郑小明结束南京防疫转运工作后,应征投入到支援南京市急救中心的第7天。今年,也是他成为南京非急救转运员的第4年。

近10天以来,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冠感染叠加冬季各类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人数激增,120急救中心的需求量是平时的6倍。面对南京市急救中心运力、人手不足的局面,交通部门组织协调南京长客集团旗下的南京非急救转运中心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议,号召具有非急救病人转运经验的转运员增援市急救中心。一天时间内,南京非急救转运中心就收到了超过100份志愿申请书。该中心迅速从中筛选出22位经验丰富的优秀转运员,紧急驰援南京急救中心。

郑小明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参与了疫情防控阶段鼓楼区和玄武区重点人群的转运工作,收到增援南京市急救中心的号召后,他第一时间提交请愿书,“我有转运经验,我上!”其实当时,他的妻女也正处在新冠病毒感染发高烧阶段,也正是最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

“我已经阳过了,她们(妻女)的情况也比较稳定,支援120是大局,家人们都理解和支持我。”虽然嘴上说得轻松,但郑小明还是很担心妻女的病情,经常在转运间隙拿出手机询问妻女的情况。

为了避免影响急救工作,郑小明这一段时间一直没回过家,跨年也是在公司宿舍度过的。“我不后悔自己做出这个决定,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人们需要我的时候,必须冲在最前面!”

南京市非急救转运中心副主任黄卿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南京市非急救中心就加入了国防交通战备单位,平时做服务保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现在就是应急阶段,最近10天,我们中心200多人出勤率是100%,派去支援120急救中心的司机,平均每人每天要接送急救病患十余趟。”

陈开文是南京非急救转运公司的一名排班调度员,此次和22位转运员一并加入到急救中心的增援队伍中,负责协调增援人员及时抵达对应急救站点。

为了确保各个急救站点都能得到及时支援,陈开文不仅要时刻关注急救中心传来的支援需求,第一时间与急救中心确认需要支援的站点,同时还需要根据转运员地理位置联系就近增援人员,确定身体状况并沟通排班安排。由于支援信息的发布具有不确定性,常常到了凌晨三四点他还在处理排班、调度工作。

为做好24小时待命准备,陈开文每隔半小时就设置一个闹钟提醒自己查看手机消息,用最短的时间调度、安排好新增的急救站支援需求。

据统计,2023年元旦小长假期间,南京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呼入量近1.1万次,出车量近3300次。“目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已经开始有所下降,但出车量一直居高不下。”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高飞介绍。为应对急救电话呼入量的持续高饱和,120急救中心也扩充了调度席位,由原来的11个扩充至27个。

为尽快完成从“非急救”到“急救”的角色转变,更好地承担起院前急救重任,急救驾驶员不仅要求会开车,还要承担许多重要的岗位责任。正式上岗前,22位转运员都接受了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流程、个人防护及消毒、车辆安全行驶、担架床的规范使用等。此外,转运员还进行了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在关键时刻能辅助医生和护士进行急救处置。目前,转运员已通过考核正式投入我市院前急救工作中,并做好24小时随时待命的准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