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中医院管理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新质生产力赋能南京都市圈城市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24年12月17日—18日,“2024年南京都市圈城市卫生信息化学术交流会暨南京卫生信息学会年会”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建设的并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南京都市圈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因地制宜,探索城市卫生信息化发展新路径

在全球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迭代更新的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医疗健康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新路径。

南京市以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测评为依据和抓手,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市按照地域全覆盖、行业全贯通、信息全共享、流程全服务“四个全”建设思路扎实开展卫生智慧健康信息化工作。镇江市建立覆盖镇江市域范围内的患者分级管理体系,落实社区首诊、分级诊疗,以移动医疗应用促进医联体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创新开发“健康随身行”项目,打造区域互联互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对海量医疗数据的深度应用。淮安市大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编织互联互通“一张网”。滁州市加快健康数字滁州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医联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医疗体系。芜湖市促进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宣城市开展电子健康码“一码通行”工作。常州市金坛区实现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和预防保健信息的调阅、共享。

数智驱动,赋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效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汇聚的医疗卫生大数据,数据要素越来越深度融入医疗健康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质效。

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汇聚了全市12个板块和39家三级医院、21家二级医院的188亿条数据,数据外接公安、社保、医保、教育、数据局、银行等。整合居民健康档案866万份、主索引2847万条,定期向各区下发医疗诊疗数据、医疗体检数据、死亡数据、妇幼数据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浏览器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居民健康档案调阅,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查询健康档案记录、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诊疗和用药记录,为精准医疗提供辅助临床决策,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目前,各服务调阅及提醒累计达1293万次。

此外,南京市建立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家庭医生服务。市民向上转诊时根据病情需要由家庭医生开展上转服务,向下转诊时市民可根据病情需要、服务需要由出院医生开展下转服务,构建“小病去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闭环就医流程。南京市基于家庭医生的双向转诊正逐步向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城市辐射拓展。

资源共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5年,南京都市圈城市率先在预约挂号服务上实现8个城市的共享,建立统一的、可扩展的都市圈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开展全面预约、分时段预约、诊间预约、出院预约、家庭医生转诊预约、体检预约、接种预约等,日开放专家号源3.3万个,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模式的“一站式”预约挂号服务。目前,接入南京市52家、镇江市8家、扬州市14家、淮安市5家、芜湖市8家、马鞍山市8家、滁州市2家、宣城市3家,常州市4家医疗机构。此外,南京、镇江、扬州、芜湖等4个城市的医院上传各类医学医检报告超5亿份,推动了各家医院检验结果共享和互认。南京都市圈城市市民可以登录南京卫生12320网、健康南京App等,异地查询医检报告。

创新引领,深化惠民利民便民健康服务

南京都市圈城市在互联网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健康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大数据分析、个人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延伸和发展。基于公众健康服务的人工智能糖尿病干预系统,基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慢病一体化平台、动静态一体远程心电、远程数字医生、中医数字医生、共享云药房、人工智能糖尿病主动检测,基于专病临床治疗方案的“超能家医”,镇江市基于移动医疗的患者360全息视图,淮安市基层医疗服务云平台,滁州市“智联网医院”等业务不断扩大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南京市远程医学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监测、远程临检诊断、远程病理诊断五大中心接入北京、新疆、西藏等省市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共200多家医疗机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